北影副院长操刀 电影手法打造最美太极湖

2014/03/31 | 分类: 各地新闻 | 编辑: 旅游博客 | | 发表评论

“问道武当山,养生太极湖。”这句让人津津乐道的广告语,提炼了武当山、太极湖的精髓,让不少人对这片仙山圣水充满向往之情。2014年3月,武当太极湖新版广告在央视开播,大胆的色彩呈现方式,精美细腻的画面展示,从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,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。近日,记者采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王鸿海,为您揭秘创作背后的故事。

\
武当太极湖黑白广告登陆央视

10秒钟 打造最美太极湖

云雾缭绕中,武当山巍巍屹立;奔流不息的瀑布下、云蒸霞蔚的山谷中,碧波千顷的太极湖上,风流雅士素手执琴、对弈论道、荡舟泛波……一幕幕诗意的画面,铺展出悠闲自在的山野生活,令观者心驰神往。虽然只有短短10秒,却把武当山的险峻与太极湖的柔美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
据王鸿海介绍,武当太极湖的广告共有10秒、15秒、30秒三个不同的版本,在他看来,每个版本都各有特色:“30秒的版本是短篇小说,音乐和画面的搭配更加完善;10秒的版本是诗歌,画面尽可能的保留最主要的部分,更显凝练。”他强调,“不管哪个版本,我们都要让人从中看到武当山、太极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和谐。”

\
武当太极湖黑白广告登陆央视

黑白两色 诠释太极内核

一个好的广告创意,一句醒目的广告语,对一个产品的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但在琳琅满目的广告中如何突围,成功抓住受众的眼球,则是广告制作的一大难题。而武当太极湖的新版广告,采用黑白两色,在色彩泛滥的今天,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,成功加深了观众对武当太极湖的印象。

“武当山是道教的圣地,同时,也是太极文化的祖庭。太极图本身是黑白的,因此,我觉得用黑白片来诠释武当太极湖的宣传片,是比较合适的。” 另一方面,王鸿海认为黑白能给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,“我们看到的大自然都是五颜六色的,但是每个风景在一天当中有不同的色彩变化,我们不能用一个瞬间定义它的色彩,但是黑白可以让观众产生好的联想。”

同时,王鸿海觉得现在的电视广告普遍追求越来越艳丽的色彩,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,相对来说,黑白色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,正是基于对武当文化、太极文化、色彩美学的深度了解,王鸿海决定以黑白色调向世人呈现武当太极湖的自然风光。


武当太极湖自然风光

精英团队 电影手法拍摄

荧幕上的10秒钟,浓缩了一个山水传奇的精华,也凝聚了一个团队的心血。王鸿海向记者透露,武当太极湖的广告片,是他率领70多人的团队历经三个月的拍摄才最终完成。拍摄时,他带领团队辗转武当山、太极湖无数个景点,对各个场景进行实地考察,挑选最能全面展示武当山、太极湖的景色。“拍摄的那段时间,我们都是早上五点起床,晚上很晚才收工,虽然最终呈现的只有十秒钟,但在这过程中大家都付出了很多。”

“武当的道教文化,用上善若水更容易表达,同时,太极湖又是南水北调的中线水源地,因此广告主要从水的角度出发展现武当太极湖。”王鸿海告诉记者,为了拍出水的流动、飞鸟震翅等细节,拍摄团队带去了当下最高配置的机型,采用超高速拍摄手法,用拍电影大片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拍摄、制作。

武当太极湖八百里灵山秀水,在王鸿海团队的精心拍摄、创作下,向世人展示了它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。色彩低调却不单一,画面不多却层次分明的广告,在色彩斑斓的荧屏上,以一幅静雅的黑白,诉说了太极的阴阳调和,展现了武当文化的厚重悠远和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。 

关键字: ,
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合作 | 网站地图 | 标签页 | 友情链接 | 版权声明
Top